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尚书·大禹谟·节选

      禹乃会群后,誓于师曰:“济济有众,咸听朕命。蠢兹有苗,昏迷不恭,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,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,民弃不保,天降之咎,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尔尚一乃心力,其克有勋。”

      三旬,苗民逆命。益赞于禹曰:“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帝初于历山,往于田,日号泣于旻天,于父母,负罪引慝。祗载见瞽叟,夔夔斋栗,瞽亦允若。至諴感神,矧兹有苗。”

  • 论语六则

  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《学而》

     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 (《雍也》)

     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《述而》

      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(《为政》)

  • 公刘

    笃公刘,匪居匪康。乃埸乃疆,乃积乃仓;乃裹餱粮,于橐于囊。思辑用光,弓矢斯张;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

    笃公刘,于胥斯原。既庶既繁,既顺乃宣,而无永叹。陟则在巘,复降在原。何以舟之?维玉及瑶,鞞琫容刀。

    笃公刘,逝彼百泉。瞻彼溥原,乃陟南冈。乃觏于京,京师之野。于时处处,于时庐旅,于时言言,于时语语。

    笃公刘,于京斯依。跄跄济济,俾筵俾几。既登乃依,乃造其曹。执豕于牢,酌之用匏。食之饮之,君之宗之。

    笃公刘,既溥既长。既景乃冈,相其阴阳,观其流泉。其军三单,度其隰原。彻田为粮,度其夕阳。豳居允荒。

    笃公刘,于豳斯馆。涉渭为乱,取厉取锻,止基乃理。爰众爰有,夹其皇涧。溯其过涧。止旅乃密,芮鞫之即。

  • 执竞

    执竞武王,无竞维烈。不显成康,上帝是皇。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

    钟鼓喤喤,磬筦将将,降福穰穰。降福简简,威仪反反。既醉既饱,福禄来反。

  • 采芑

    薄言采芑,于彼新田,于此菑亩。方叔涖止,其车三千。师干之试,方叔率止。乘其四骐,四骐翼翼。路车有奭,簟茀鱼服,钩膺鞗革。
    薄言采芑,于彼新田,于此中乡。方叔涖止,其车三千。旂旐央央,方叔率止。约軧错衡,八鸾玱玱。服其命服,朱芾斯皇,有玱葱珩。
    鴥彼飞隼,其飞戾天,亦集爰止。方叔涖止,其车三千。师干之试,方叔率止。钲人伐鼓,陈师鞠旅。显允方叔,伐鼓渊渊,振旅阗阗。
    蠢尔蛮荆,大邦为仇。方叔元老,克壮其犹。方叔率止,执讯获丑。戎车啴啴,啴啴焞焞,如霆如雷。显允方叔,征伐玁狁,蛮荆来威。

  • 萚兮

    萚兮萚兮,风其吹女。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
    萚兮萚兮,风其漂女。叔兮伯兮,倡予要女。

  • 尧戒

    战战栗栗,日谨一日。
    人莫踬于山,而踬于垤。

  • 頍弁

    有頍者弁,实维伊何?尔酒既旨,尔肴既嘉。岂伊异人?兄弟匪他。

    茑与女萝,施于松柏。未见君子,忧心奕奕;既见君子,庶几说怿。

    有頍者弁,实维何期?尔酒既旨,尔肴既时。岂伊异人?兄弟具来。

    茑与女萝,施于松上。未见君子,忧心怲怲;既见君子,庶几有臧。

    有頍者弁,实维在首。尔酒既旨,尔肴既阜。岂伊异人?兄弟甥舅。

    如彼雨雪,先集维霰。死丧无日,无几相见。乐酒今夕,君子维宴。

  • 干旄

    孑孑干旄,在浚之郊。素丝纰之,良马四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畀之?
    孑孑干旟,在浚之都。素丝组之,良马五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予之?
    孑孑干旌,在浚之城。素丝祝之,良马六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告之?

  • 假乐

    假乐君子,显显令德,宜民宜人。受禄于天,保右命之,自天申之。
    干禄百福,子孙千亿。穆穆皇皇,宜君宜王。不愆不忘,率由旧章。
    威仪抑抑,德音秩秩。无怨无恶,率由群匹。受福无疆,四方之纲。
    之纲之纪,燕及朋友。百辟卿士,媚于天子。不解于位,民之攸塈。

  • 论语五则

      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”(《学而》)

      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(《里仁》)

      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(《阳货》)

  • 遵大路

    遵大路兮,掺执子之袪兮,无我恶兮,不寁故也!
    遵大路兮,掺执子之手兮,无我魗兮,不寁好也!

  • 灵台

    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

    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。麀鹿濯濯,白鸟翯翯。王在灵沼,於牣鱼跃。

    虡业维枞,贲鼓维镛。於论鼓钟,於乐辟廱。

    於论鼓钟,於乐辟廱。鼍鼓逢逢。蒙瞍奏公。

  • 秦攻赵长平

      秦攻赵长平,齐、楚救之。秦计曰:“齐、楚救赵,亲,则将退兵;不亲,则且遂攻之。”

      赵无以食,请粟于齐,而齐不听。苏秦谓齐王曰:“不如听之以却秦兵,不听则秦兵不却,是秦之计中,而齐、燕之计过矣。且赵之于燕、齐,隐蔽也,齿之有唇也,唇亡则齿寒。今日亡赵,则明日及齐、楚矣。且夫救赵之务,宜若奉漏壅,沃焦釜。夫救赵,高义也;却秦兵,显名也。义救亡赵,威却强秦兵,不务为此,而务爱粟,则为国计者过矣。”

  • 无羊

    谁谓尔无羊?三百维群。谁谓尔无牛?九十其犉。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。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
    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讹。尔牧来思,何蓑何笠,或负其餱。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
    尔牧来思,以薪以蒸,以雌以雄。尔羊来思,矜矜兢兢,不骞不崩。麾之以肱,毕来既升。
    牧人乃梦,众维鱼矣,旐维旟矣,大人占之;众维鱼矣,实维丰年;旐维旟矣,室家溱溱。

  • 於铄王师,遵养时晦。
    时纯熙矣,是用大介。
    我龙受之,蹻蹻王之造。
    载用有嗣,实维尔公允师。

  • 画鬼易

      客有为齐王画者。齐王问曰:“画孰最难者?”曰:“犬马最难。”曰:“孰易者?”曰:“鬼魅最易。”曰:“何为?”曰:“夫犬马,人所共知也,旦暮见之,不易类,故难;鬼魅无形也,人皆未之见,故易也。”(见之 一作:罄于前;无形也 一作:无形者)

  • 白云谣

    白云在天,丘陵自出。
    道里悠远,山川间之。
    将子无死,尚复能来。

  • 文王有声

    文王有声,遹骏有声。遹求厥宁,遹观厥成。文王烝哉!

    文王受命,有此武功。既伐于崇,作邑于丰。文王烝哉!

    筑城伊淢,作丰伊匹。匪棘其欲,遹追来孝。王后烝哉!

    王公伊濯,维丰之垣。四方攸同,王后维翰。王后烝哉!

    丰水东注,维禹之绩。四方攸同,皇王维辟。皇王烝哉!

    镐京辟雍,自西自东,自南自北,无思不服。皇王烝哉!

    考卜维王,宅是镐京。维龟正之,武王成之。武王烝哉!

    丰水有芑,武王岂不仕?诒厥孙谋,以燕翼子。武王烝哉!

  • 论语八则

      沪教版

  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
      子曰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(《雍也》)

     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
     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(《子罕》)

      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”(《子路》)

      子曰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。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(《卫灵公》)

      苏教版

  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
     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”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”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  子曰:”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(《述而》)

      子贡问曰:”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“子曰:”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(公冶长)

      子曰:”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(《述而》)

      子曰:”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