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颈独宿兮,不与众同。
夜半悲鸣兮,想其故雄。
天命早寡兮,独宿何伤。
寡妇念此兮,泣下数行。
呜呼哀哉兮,死者不可忘。
飞鸟尚然兮,况于贞良。
虽有贤雄兮,终不重行。
悲夫黄鹄之早寡兮,七年不双。
早早失去伴侣的黄鹄多么悲伤啊,整整七年未曾成双成对。
宛颈独宿兮,不与众同。
它弯曲着长颈独自栖息啊,不愿与众鸟为伍。
夜半悲鸣兮,想其故雄。
每到夜深人静之时,它便发出悲凉的鸣叫声,思念着逝去的雄鹄。
天命早寡兮,独宿何伤。
这是天命注定让她早早地失去伴侣,但独自过夜又怎能不令人心伤。
寡妇念此兮,泣下数行。
寡妇想到这里啊,眼泪纷纷洒落了好几行。
呜呼哀哉兮,死者不可忘。
哎,多么悲哀啊,对于逝去的亲人,我们怎能轻易忘怀。
飞鸟尚然兮,况于贞良。
就连飞禽都如此深情厚意,更何况是那些坚贞不渝的人。
虽有贤雄兮,终不重行。
尽管有杰出的好男儿求亲啊,也无法再与他人结为夫妻。
参考资料
1、仉凤峨.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.昆明市.云南教育出版社.2007年.3-4页 2、李金善 张佳祺.骚体诗选.保定市.河北大学出版社.2004年.2-3页 3、姜亮夫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市.上海辞书出版社.1998年.966-967页
悲夫黄鹄(hú)¹之早寡兮,七年²不双³。
¹黄鹄:鸟名,即天鹅。²七年:一作十年。³不双:一作不双飞。
宛颈¹独宿兮,不与众同。
¹宛颈:脖颈回弯。
夜半悲鸣兮,想其故雄¹。
¹故雄:原来的配偶。
天命早寡兮,独宿何¹伤。
¹何:多么。
寡¹妇念此兮,泣下数(shù)行(háng)。
¹寡:女无夫,这里指雌性黄鹄丧偶。
呜呼哀哉兮,死者不可忘。
飞鸟尚然兮,况于贞良¹。
¹贞良:贞操自守而善良的人。贞良一作贤良。
虽有贤雄兮,终不重(chóng)行(xíng)¹。
¹重行:一起在天空成行飞行,这里指男女结为夫妻。
参考资料
1、仉凤峨.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.昆明市.云南教育出版社.2007年.3-4页 2、李金善 张佳祺.骚体诗选.保定市.河北大学出版社.2004年.2-3页 3、姜亮夫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市.上海辞书出版社.1998年.966-967页
宛颈独宿兮,不与众同。
夜半悲鸣兮,想其故雄。
天命早寡兮,独宿何伤。
寡妇念此兮,泣下数行。
呜呼哀哉兮,死者不可忘。
飞鸟尚然兮,况于贞良。
虽有贤雄兮,终不重行。
据《烈女传》记载,作者年轻丧偶,靠纺织为生,独自抚育幼儿,因无兄弟,生活艰难。有人听说她志性高尚,有道义,准备娶她为妻,她得知后,唱了这首歌,以示贞节。
这首《黄鹄歌》,最早见于汉刘向的《古列女传》。后世《太平御览》《乐府诗集》等书也都载录,文字上略有出入。诗题一作《陶婴歌》,见清人杜文澜《古谣谚》卷二十。《古列女传·贞顺》说:“陶婴者,古陶门之女也。少寡,养幼孤,无强昆弟,纺绩为产。鲁人或闻其义,将求焉。婴闻之,恐不得免,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庭也。其歌曰……鲁人闻之,曰:‘斯女不可得已。’遂不敢复求。婴寡终身不改。君子谓陶婴贞壹而思。《诗》云:‘心之忧矣,我歌且谣。’此之谓也。”据此可知这是一首年轻寡妇的守节之歌。陶婴为了保全名节,自强不息,靠纺绩为生,抚育幼孤,守寡终生。在实现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这一点上,她无疑是一个成功者。这首《黄鹄歌》,就是她在守节过程中面对外界的诱惑与压力,表明自己的心迹,拒绝他人的求婚的真诚、质朴的歌唱。
开头六句是诗的第一部分,借孤栖独宿的黄鹄自喻。女主人公设想,所见的黄鹄,是一只七年前即已失去配偶的雌鸟。诗中描述这只“年轻守寡”的雌鸟,每当入夜时分,便把长颈转向一边,远离同伴独自栖息。到了夜半,想起已故世的伴侣,不禁悲从中来,发出凄惨的叫声。以上六句,句句说黄鹄,也是句句在说自己;“七年不双”“想其故雄”等等,无不是在借黄鹄以演绎自身的痛苦和不幸。从“天命早寡兮”开始的六句,是诗的第二部分,转而直接说自己。既然是“天命早寡”,也就是命中注定,那么“独宿何伤”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。这是理智之言,是听天由命的自我宽解之词。而在感情世界里,想到自己的“早寡”与“独宿”,又不免要“泣下数行”。“呜呼哀哉兮,死者不可忘”二句,则又是向理智的复归,表示要从一而终,牢记住死去的亲人。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抒情写意,重点落到了“死者不可忘”即坚持守节这一点上。结尾四句概括前两部分的意思,将篇旨归结到决不改嫁这一层意思上。这是“独宿何伤”“死者不可忘”的思想认识的进一步的深化。女主人公的视角,仍然是以鸟作比,既然早寡的黄鹄尚且能不忘故雄,那么自己作为有着贞洁节操和美好品德的人,就更要不忘故夫、坚持名节了。最后两句,以假设的让步复合句表示自己终身不嫁的决心:即使对方是一位优秀杰出的男子,自己也绝不会和他走到一起去的。
《古列女传》说:“鲁人闻之,曰:‘斯女不可得已。’遂不敢复求。婴寡终身不改。”这首歌确实产生了效果,打消了本来想提亲的人的念头,陶婴也因此得以免去干扰,实现素志,守寡终身。很显然,这首《黄鹄歌》提倡的是女子守节。全诗意脉的基本逻辑关系是:鸟类尚且懂得“守寡”,何况是“贞良”的女人呢。“贞”与“良”在句中是并列结构,“良”指人的良知,“贞”则专指女子的德行操守。诗中是把“贞良”尤其是“贞”这一窒息人性的封建道德观念作为肯定性的社会道德标准来遵奉的。此诗所宣扬的,近看似在写出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,剥进一层看,却是在为女子守节这一封建道德张目,其思想内容是不值得肯定的。至于从艺术的角度着眼,比喻的成功运用、深情与浅语的和谐统一,等等,特色还是相当鲜明的。
参考资料
1、姜亮夫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市.上海辞书出版社.1998年.966-96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