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颀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

    乌孙腰间佩两刀,刃可吹毛锦为带。握中枕宿穹庐室,
    马上割飞翳螉塞。执之魍魉谁能前,气凛清风沙漠边。
    磨用阴山一片玉,洗将胡地独流泉。主人屏风写奇状,
    铁鞘金镮俨相向。回头瞪目时一看,使予心在江湖上。

  • 宴陈十六楼(楼枕金谷)

    西楼对金谷,此地古人心。白日落庭内,黄花生涧阴。
    四邻见疏木,万井度寒砧。石上题诗处,千年留至今。

  • 送卢逸人

    洛阳为此别,携手更何时。不复人间见,只应海上期。
    清谿入云木,白首卧茅茨。共惜卢敖去,天边望所思。

  • 二妃庙送裴侍御使桂阳

    沅上秋草晚,苍苍尧女祠。无人见精魄,万古寒猿悲。
    桂水身殁后,椒浆神降时。回云迎赤豹,骤雨飒文狸。
    受命出炎海,焚香征楚词。乘骢感遗迹,一吊清川湄。

  • 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

    罢吏今何适,辞家方独行。嵩阳入归梦,颍水半前程。
    闻道淮阳守,东南卧理清。郡斋观政日,人马望乡情。
    叠岭雪初霁,寒砧霜后鸣。临川嗟拜手,寂寞事躬耕。

  • 送卢少府赴延陵

    问君从宦所,何日府中趋。遥指金陵县,青山天一隅。
    行人怀寸禄,小吏献新图。北固波涛险,南天风俗殊。
    春江连橘柚,晚景媚菰蒲。漠漠花生渚,亭亭云过湖。
    滩沙映村火,水雾敛樯乌。回首东门路,乡书不可无。

  • 送刘主簿归金坛

    与子十年旧,其如离别何。宦游邻故国,归梦是沧波。
    京口青山远,金陵芳草多。云帆晓容裔,江日昼清和。
    县郭舟人饮,津亭渔者歌。茅山有仙洞,羡尔再经过。

  • 送窦参军

    城南送归客,举酒对林峦。暄鸟迎风啭,春衣度雨寒。
    桃花开翠幕,柳色拂金鞍。公子何时至,无令芳草阑。

  • 篱笋

    东园长新笋,映日复穿篱。迸出依青嶂,攒生伴绿池。
    色因林向背,行逐地高卑。但恐春将老,青青独尔为。

  • 觉公院施鸟石台

    石台置香饭,斋后施诸禽。童子亦知善,众生无惧心。
    苔痕苍晓露,盘势出香林。锡杖或围绕,吾师一念深。

  • 送人尉闽中

    可叹芳菲日,分为万里情。阊门折垂柳,御苑听残莺。
    海戍通闽邑,江航过楚城。客心君莫问,春草是王程。

  • 送相里造入京

    子月过秦正,寒云覆洛城。嗟君未得志,犹作苦辛行。
    暖酒嫌衣薄,瞻风候雨晴。春官含笑待,驱马速前程。

  • 寄镜湖朱处士

    澄霁晚流阔,微风吹绿蘋.鳞鳞远峰见,淡淡平湖春。
    芳草日堪把,白云心所亲。何时可为乐,梦里东山人。

  • 送刘方平

    绮纨游上国,多作少年行。二十二词赋,惟君著美名。
    童颜且白皙,佩德如瑶琼。荀氏风流盛,胡家公子清。
    有才不偶谁之过,肯即藏锋事高卧。洛阳草色犹自春,
    游子东归喜拜亲。漳水桥头值鸣雁,朝歌县北少行人。
    别离斗酒心相许,落日青郊半微雨。请君骑马望西陵,
    为我殷勤吊魏武。

  •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

    云华满高阁,苔色上钩栏。
    药草空阶静,梧桐返照寒。
    清吟可愈疾,携手暂同欢。
    坠叶和金磬,饥乌鸣露盘。
    伊流惜东别,灞水向西看。
    旧托含香署,云霄何足难。

  • 魏仓曹宅各赋一物得当轩石竹

    罗生殊众色,独为表华滋。虽杂蕙兰处,无争桃李时。
    同人趋府暇,落日后庭期。密叶散红点,灵条惊紫蕤。
    芳菲看不厌,采摘愿来兹。

  •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

    僧房来往久,露井每同观。白石抱新甃,苍苔依旧栏。
    空瓶宛转下,长绠辘轳盘。境界因心净,泉源见底寒。
    钟鸣时灌顶,对此日闲安。

  •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

    万里番禺地,官人继帝忧。君为柱下史,将命出东周。
    歇马傍川路,张灯临石楼。棱棱静疏木,濞濞响寒流。
    榔叶四荒外,梅花五岭头。明珠尉佗国,翠羽夜郎洲。
    夷俗富珍产,土风资宦游。心清物不杂,弊革事无留。
    举善必称最,持奸当去尤。何辞桂江远,今日用贤秋。

  • 相和歌辞 从军行

    白日登山望烽火,昏黄饮马傍交河。行人刁斗风砂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

    野营万里无城郭,雨雪纷纷连大漠。胡雁哀鸣夜夜飞,胡儿眼泪双双落。

    闻道玉门犹被遮,应将性命逐轻车。年年战骨埋荒外,空见蒲萄入汉家。

  • 寄万齐融

    名高不择仕,委世随虚舟。小邑常叹屈,故乡行可游。
    青枫半村户,香稻盈田畴。为政日清净,何人同海鸥。
    摇巾北林夕,把菊东山秋。对酒池云满,向家湖水流。
    岸阴止鸣鹄,山色映潜虬。靡靡俗中理,萧萧川上幽。
    昔年至吴郡,常隐临江楼。我有一书札,因之芳杜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