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惺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暮春水仙花 其一

    偶向残冬遇洛神,孤情只道立先春。今从九月过三月,疑是前身与后身。

  • 雨发九湾至归州

    乱山无清晓,云水但稠浊。
    累日行重岚,丛密何由豁。
    安知兹壁外,不有朝暾跃。
    颓云初离洞,流出将焉托。
    岭半一人家,如鸟巢阿阁。
    人语向空濛,烟火出冥漠。
    隔江望秭归,残阳见井郭。
    胡为既济后,昏暮犹墟落。

  • 瞿唐

    至此始称峡,岸束江龃龉。
    江势有往还,前山几茹吐。
    两崖何所争,终古常相拒。
    水石日夜戛,无所触而怒。
    滟滪根孤危,悍流不能去。
    立石如堵墙,中劈才一缕。
    岸回不见江,舟行无乃迕。
    舟过其隙中,乃知此其户。
    还顾始自失,怃然警徒旅。

  • 忠州雾泊

    渔艇官舟晓泊同,蜀江愁雾不愁风。
    烟生野聚汀寒外,云满山城水气中。
    曲岸川回翻似尽,遥天峰没却如空。
    依稀往日丹枫路,稍见霜前远近红。

  • 秋晓

    清秋但觉晓犹清,起趁空明绕砌行。
    在竹露沾星下影,出林鸦带夜来声。
    烟随历乱孤光去,人语稀微众动生。
    高枕倒衣皆此际,纷然喧静各为情。

  • 秋夜集俞伯彭园池

    闲园无意作衰天,水气花阴事事然。
    霜后芙蓉犹有露,冬前杨柳暂为烟。
    鱼龙夜惜残秋去,乌鹊寒惊片月迁。
    四序栖寻吾欲遍,爱君不独在林泉。

  •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二

    五载前曾说此游,问程结伴几春秋。艰难水陆千余里,大小关梁六易舟。

    畏路刺船频裸体,乘流开柁缓梳头。顺风一日行三日,莫待依滩怨石尤。

  • 江行俳体

    村烟城树远依依,解指青溪与翠微。
    风送白鱼争入市,江过黄鹄渐多矶。
    家从久念方惊别,地喜初来也似归。
    近日江南新涝后,稻虾难比往年肥。

  • 汨流河驿

    叶减秋无几,流深月不难。沙星疏欲活,霜火湿争残。

    天水群情定,禽鱼积气安。病身多闭户,惭负此光寒。

  • 西陵峡

    过此即大江,峡亦终于此。
    前途岂不夷,未达一间耳。
    辟入大都城,而门不容轨。
    虎方错其牙,黄牛喘未已。
    舟进却湍中,如狼疐其尾。
    当其险夷交,跳伏正相踦。
    回首黄陵没,此身才出匦。
    不知何心魂,禁此七百里。
    梦者入铁围,醒犹忘在几。
    赖兹历奇奥,得悟垂堂理。

  • 咏秋海棠

    墙壁固吾分,烟霜亦是恩。
    光轻偏到蒂,命薄幸馀根。
    笑泣谁能喻,荣衰不敢论。
    年年秋色下,幽独自相存。

  • 北固夜归

    游迟畏晚天,晚际反凄妍。
    好月下山路,顺风归浦船。
    云涛孤棹外,市坞半灯边。
    回首苍苍处,金焦在乱烟。

  • 暮春水仙花 其三

    万花如燄柳如烟,常??冰绡畏不前。曾在水边衣不湿,可知入火不能然。

  • 宿乌龙潭

    渊静息群有,孤月无声入。
    冥漠抱天光,吾见晦明一。
    寒影何默然,守此如恐失。
    空翠润飞潜,中宵万象湿。
    损益难致思,徒然勤风日。
    吁嗟灵昧前,钦哉久行立。

  • 夏梅

    花叶不相见,代为终岁荣。
    谁能将素质,还以敌朱明?
    坐卧已无暑,色香如尚清。
    始知幽艳物,不独雪霜情。

  • 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

    望远写秋江,秋意无起止。
    何曾见寸波,竟纸皆秋水。
    烟中过寒山,江净翻如纸。
    空色有无间,身在秋江里。

  • 三月三日雨中登雨花台

    去年当上巳,记集寇家亭。
    今昔分阴霁,悲欢异醉醒。
    可怜三月草,未了六朝青。
    花作残春雨,春归不肯停。

  • 浣花溪记

      出成都南门,左为万里桥。西折纤秀长曲,所见如连环、如玦、如带、如规、如钩,色如鉴、如琅玕、如绿沉瓜,窈然深碧,潆回城下者,皆浣花溪委也。然必至草堂,而后浣花有专名,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。

     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,溪时远时近。竹柏苍然,隔岸阴森者尽溪,平望如荠。水木清华,神肤洞达。自宫以西,流汇而桥者三,相距各不半里。舁夫云通灌县,或所云“江从灌口来”是也。

      人家住溪左,则溪蔽不时见,稍断则复见溪。如是者数处,缚柴编竹,颇有次第。桥尽,一亭树道左,署曰“缘江路”。过此则武侯祠。祠前跨溪为板桥一,覆以水槛,乃睹“浣花溪”题榜。过桥,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,溪周之,非桥不通,置亭其上,题曰“百花潭水”。由此亭还度桥,过梵安寺,始为杜工部祠。像颇清古,不必求肖,想当尔尔。石刻像一,附以本传,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。碑皆不堪读。

      钟子曰:杜老二居,浣花清远,东屯险奥,各不相袭。严公不死,浣溪可老,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!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。穷愁奔走,犹能择胜,胸中暇整,可以应世,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。

     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,出城欲雨,顷之霁。使客游者,多由监司郡邑招饮,冠盖稠浊,磬折喧溢,迫暮趣归。是日清晨,偶然独往。楚人钟惺记。

  • 夏梅说

      梅之冷,易知也,然亦有极热之候。冬春冰雪,繁花粲粲,雅俗争赴,此其极热时也。三、四、五月,累累其实,和风甘雨之所加,而梅始冷矣。花实俱往,时维朱夏,叶干相守,与烈日争,而梅之冷极矣。故夫看梅与咏梅者,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。

      张渭《官舍早梅》诗所咏者,花之终,实之始也。咏梅而及于实,斯已难矣,况叶乎?梅至于叶,而过时久矣。廷尉董崇相官南都,在告,有夏梅诗,始及于叶。何者?舍叶无所谓夏梅也。予为梅感此谊,属同志者和焉,而为图卷以赠之。

     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,而名实之权在焉。巧者乘间赴之,有名实之得,而又无赴热之讥,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,乃真附热者也。苟真为热之所在,虽与地之极冷,而有所必辩焉。此咏夏梅意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