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颢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四

    有生得遇唐虞圣,为政仍逢守令贤。纵得无能闲主簿,嬉游不负艳阳天。

  •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五

    狱讼已闻冤滞雪,田农还喜土膏匀。只应野叟犹相笑,不与溪山作主人。

  •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 其五

    桃李飘零杏子青,满城车马响春霆。就中得意张公子,十日花前醉不醒。

  • 和王安之五首 污亭

    强洁犹来真有为,好高安得是无心。污亭妙旨君须会,物我何争事莫侵。

  • 和王安之五首 药轩

    囊中数味应千种,砌下栽苗过百名。好是微风入庭户,清香交送满檐楹。

  • 代少卿和王宣徽游崇福宫

    睿祖开真宇,祥光下紫微。威容凝粹穆,仙仗俨周围。

    嗣圣严追奉,神游遂此归。冕旒临秘殿,天日照西畿。

    朱凤衔星盖,清童护玉衣。鹤笙鸣远吹,珠蕊弄晴晖。

    瑶草春常在,琼霜晓未晞。木文灵像出,太一醴泉飞。

    醮夕思飙驭,香晨望绛闱。衰迟愧宫职,萧洒自忘机。

  • 陪陆子履游白石万固

    条山苍苍河流黄,中蒲形势天下彊。帝得贤侯殿一方,四年不更慰民望。

    元丰戊午季春月,上心闵雨愁黎苍。使车四出走群望,我亦奉命来侯疆。

    情诚感格天意顺,诏书才下雨已霶。病麦还青禾出土,野农鼓舞歌君王。

    故人相见不道旧,为雨欢喜殊未央。圣主宽忧小臣乐,自可放荡舒胸肠。

    白石万固皆胜地,主人为我携壶觞。况逢佳日俗所尚,车马未晓填康庄。

    扶提十里杂老幼,迤逦千骑明戈枪。初听鸣铙入青霭,渐见朱旆辉朝阳。

    遨头自是谢康乐,后乘独惭元漫郎。侯来虽知有宾客,众喜更为将丰穰。

    临溪坐石遍岩谷,幽处往往闻丝簧。山光似迎好客动,日景定为游人长。

    乘高望远兴不尽,恋恋不知歧路忙。人生汨没苦百态,得此乐事真难常。

    我辞佳境已惆怅,侯亦那得久此乡。他时会合重相语,辜负泉石何能忘。

  • 识仁篇

      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识得此理,以诚敬存之而已,不须防检,不须穷索。若心懈则有防,心苟不懈,何防之有?理有未得,故须穷索。存久自明,安待穷索?此道与物无对,大不足以名之,天地之用皆我之用。孟子言“万物皆备于我”,须反身而诚,乃为大乐。若反身未诚,则犹是二物有对,以己合彼,终未有之,又安得乐?《订顽》意思,乃备言此体。以此意存之,更有何事?“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长”,未尝致纤毫之力,此其存之之道。若存得,便合有得。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,以昔日习心未除,却须存习此心,久则可夺旧习。此理至约,惟患不能守。既能体之而乐,亦不患不能守也。

      刘蕺山曰:程子首识仁,不是教人悬空参悟,正就学者随事精察力行之中,先与识个大头脑所在,便好容易下工夫也。识得后,只须用葆任法,曰“诚敬存之”而已。而勿忘、勿助之间,其真用力候也。盖天理微妙之中,着不得一毫意见伎俩,与之凑泊。才用纤毫之力,便是以己合彼之劳矣,安得有反身而诚之乐。诚者,自明而诚之谓。敬者,一于诚而不二之谓。诚只是诚此理,敬只是敬此诚,何力之有!后人不识仁,将天地间一种无外之理,封作一膜看,因并不识诚敬,将本心中一点活泼之灵,滞作一物用,胥失之矣!良知良能是本心,昏昧放逸是习心。向来不识此理,故种种本心为习心用;今来既识此理,故种种习心为本心转。又何患不存之,又存而不能期月守也?此程子见道分明语也。乃先儒以为地位高者之事,非浅学可几,学者只合说“克己复礼为仁”。周海门先生深不然之,以为“不识仁而能复礼者无有”,是处极为有见。而顾泾阳先生则云:“学者极喜举程子识仁。但昔人是全提,后人只是半提。‘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智信皆仁也’,此全提也。后人只说得‘浑然与物同体’,而遗却下句,此半提也。‘识得此理,以诚敬存之,不须防检,不须穷索’,此全提也。后人只说得‘不须’二句,而遗却上句,此半提也。”尤见卫道之苦心矣!

      又曰:朱子谓程子《识仁篇》乃地位高者之事,故《近思录》遗之。然“诚敬存之”四字,自是中道而立。

      又曰:《识仁》一篇,总只是状仁体合下来如此,当下认取,活泼泼地,不须着纤毫气力,所谓“我固有之”也。然诚敬为力,乃是无着力处。盖把持之存,终是人为;诚敬之存,乃为天理。只是存得好,便是诚敬,诚就是存也。存正是防检,克己是也;存正是穷索,择善是也。若泥不须防检穷索,则诚敬存之当在何处?未免滋高明之惑。子静专言此意,固有本哉!

      顾泾阳曰:程伯子曰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”,只此一语已尽,何以又云“义礼智信皆仁”也?始颇疑其为赘。及观世之号识仁者,往往务为圆融活泼,以外媚流俗而内济其私,甚而蔑弃廉耻,决裂绳墨,闪铄回互,诳己诳人,曾不省义礼智信为何物,犹偃然自命曰仁也,然后知伯子之意远矣!

      宗羲案:明道之学,以识仁为主,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,其披拂于人也,亦无所不入,庶乎“所过者化”矣!故其语言流转如弹丸,说“诚敬存之”便说“不须防检,不须穷索”,说“执事须敬”便说“不可矜持太过”,惟恐稍有留滞,则与天不相似。此即孟子说“勿忘”,随以“勿助长”救之,同一埽迹法也。鸢飞鱼跃,千载旦暮。朱子谓:“明道说话浑沦,然太高,学者难看。”又谓:“程门高弟,如谢上蔡、游定夫、杨龟山,下稍皆入禅学去。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高了,他们只?见上一截,少下面着实工夫,故流弊至此。”此所谓程先生者,单指明道而言。其实不然。引而不发,以俟能者。若必鱼筌兔迹,以俟学人,则匠、羿有时而改变绳墨,彀率矣。朱子得力于伊川,故于明道之学,未必尽其传也。

      百家谨案:先遗献《孟子师说》解“必有事焉”:“此与明道识仁之意相合。‘正’是把捉之病,‘忘’是间断之病,‘助’是急迫之病。故曰‘不须防检,不须穷索’,‘未尝致纤毫之力’。盖存得好就是诚敬,诚敬就是存也。存正是防检,克己是也;存正是穷索,择善是也。若外此而为防检穷索,便是人为,未有不犯三者之病也。”

      百家又忆姜定庵先生希辙尝于其家两水亭问先遗献“学而时习”之解,答云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学者,觉也,觉悟所未知也。’朱子曰:‘学之为言效也,总是工夫之名。’荀子所谓‘诵数以贯之,思索以通之,为其人以处之,除其害以持养之’,皆是。然必有所指之的,则合其本体而已矣,明道之识仁是也。‘时习’者,孟子:‘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长也。’明道:‘识得此理,以诚敬存之而已,不须防检,不须穷索。若心懈,则有防心;苟不懈,何防之有!理有未得,故须穷索;存久自明,安待穷索!’盖其间调停节候,如鸟之肄飞,冲然自得,便是‘说’也。”

  • 后一日再和

    常劝嬉游须及辰,莫辞巾屦染埃尘。秪应风雨梅台上,已减前时一半春。

  • 赠王求甫铁如意

    妖言莫信传张恶,虚气休将碎唾壶。借问闲窗静狐背,何如争胜击珊瑚。

  • 送吕晦叔赴河阳

    晓日都门飐旆旌,晚风铙吹入三城。知公再为苍生起,不是寻常刺史行。

  •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 其三

    贪花自是少年事,沉酒定嫌醒者非。顾我疏慵老山野,却骑归马背斜晖。

  • 和王安之五首 野轩

    谁怜大第多奇景,自爱贫家有古风。会向红尘生野思,始知泉石在胸中。

  • 草堂 长啸洞北回望大顶如列屏幛比到山前却不见盖为仙掌所蔽

    行尽重云几曲山,回头方见碧峰寒。天将仙掌都遮断,元恐尘中俗眼看。

  • 早寒

    一夜威霜特地严,朝来寒气入书帘。乍须火暖亲炉兽,初觉冰澌结砚蟾。

    败叶卷风轻蔌蔌,远峰经晓静尖尖。出门未要貂狐燠,且著轻裘次第添。

  • 和家君早寒之什

    满地清霜结晓寒,平明飞霰洒柴关。乍凭酒力温肌骨,陡觉风威著面颜。

    闾里相呼泥北户,牛羊收牧下前山。急须趁日藏薪炭,冻后高枝不易攀。

  • 中秋月

    云静好风吹,清光溢四垂。金行方盛日,阴魄正中时。

    彷佛窥瑶阙,分明露桂枝。遴英同醉赏,谁复叹官羁。

  • 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 其二

    先生高蹈隐西街,风月犹牵赋咏才。暂到邻家赏池馆,便将佳句写琼瑰。

    壮图已让心先快,剧韵仍降字占挼。只有一条誇大甚,水边曾未两三杯。

  • 哭张子厚先生

    叹息斯文约共修,如何夫子便长休。山东无复苍生望,西土谁共后学求。

    千古声名联棣萼,二年零落去山丘。寝门恸哭知何限,岂独交亲念旧游。

  •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 其一

    平日邀相见,过门又不逢。贪随看花伴,应笑我龙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