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宗元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闻籍田有感

    天田不日降皇舆,留滞长沙岁又除。
    宣室无由问釐事,周南何处托成书。

  • 跂乌词

    城上日出群乌飞,鸦鸦争赴朝阳枝。
    刷毛伸羽和且乐,尔独落魄今为何?
    无乃慕高近白日,三足妒尔令尔疾?
    无乃饥啼走路旁,贪鲜攫肉人所伤?
    翘肖独足下丛薄,口衔低枝始能越。
    还顾泥涂备蝼蚁,仰看栋梁防燕雀。
    左右六翮利如刀,踊身失势不得高。
    支离无趾犹自免,努力低飞逃后患。

  • 界围岩水帘

    界围汇湘曲,青壁环澄流。
    悬泉粲成帘,罗注无时休。
    韵磬叩凝碧,锵锵彻岩幽。
    丹霞冠其巅,想像凌虚游。
    灵境不可状,鬼工谅难求。
    忽如朝玉皇,天冕垂前旒。
    楚臣昔南逐,有意仍丹丘。
    今我始北旋,新诏释缧囚。
    采真诚眷恋,许国无淹留。
    再来寄幽梦,遗贮催行舟。

  •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

    有美不自蔽,安能守孤根。
    盈盈湘西岸,秋至风霜繁。
    丽影别寒水,浓芳委前轩。
    芰荷谅难杂,反此生高原。

  •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

    新沐换轻帻,晓池风露清。
    自谐尘外意,况与幽人行。
    霞散众山迥,天高数雁鸣。
    机心付当路,聊适羲皇情。

  •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

    理世固轻士,弃捐湘之湄。
    阳光竟四溟,敲石安所施。
    铩羽集枯干,低昂互鸣悲。
    朔云吐风寒,寂历穷秋时。
    君子尚容与,小人守兢危。
    惨凄日相视,离忧坐自滋。
    樽酒聊可酌,放歌谅徒为。
    惜无协律者,窈眇弦吾诗。

  •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

      得杨八书,知足下遇火灾,家无余储。仆始闻而骇,中而疑,终乃大喜。盖将吊而更以贺也。道远言略,犹未能究知其状,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,乃吾所以尤贺者也。

      足下勤奉养,乐朝夕,惟恬安无事是望也。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,以震骇左右,而脂膏滫瀡之具,或以不给,吾是以始而骇也。凡人之言皆曰,盈虚倚伏,去来之不可常。或将大有为也,乃始厄困震悸,于是有水火之孽,有群小之愠。劳苦变动,而后能光明,古之人皆然。斯道辽阔诞漫,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,是故中而疑也。

      以足下读古人书,为文章,善小学,其为多能若是,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,以取显贵者,盖无他焉。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,士之好廉名者,皆畏忌,不敢道足下之善,独自得之心,蓄之衔忍,而不能出诸口。以公道之难明,而世之多嫌也。一出口,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。仆自贞元十五年,见足下之文章,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。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,非特负足下也。及为御史尚书郎,自以幸为天子近臣,得奋其舌,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。然时称道于行列,犹有顾视而窃笑者。仆良恨修己之不亮,素誉之不立,而为世嫌之所加,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。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,凡众之疑虑,举为灰埃。黔其庐,赭其垣,以示其无有。而足下之才能,乃可以显白而不污,其实出矣。是祝融、回禄之相吾子也。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,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。宥而彰之,使夫蓄于心者,咸得开其喙;发策决科者,授子而不栗。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,其可得乎?于兹吾有望于子,是以终乃大喜也。

      古者列国有灾,同位者皆相吊。许不吊灾,君子恶之。今吾之所陈若是,有以异乎古,故将吊而更以贺也。颜、曾之养,其为乐也大矣,又何阙焉?

     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,极不忘,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。吴二十一武陵来,言足下为《醉赋》及《对问》,大善,可寄一本。仆近亦好作文,与在京城时颇异,思与足下辈言之,桎梏甚固,未可得也。因人南来,致书访死生。不悉。宗元白。

  • 临江之麋

      临江之人,畋得麋麑,畜之。入门,群犬垂涎,扬尾皆来。其人怒。怛之。自是日抱就犬,习示之,使勿动 ,稍使与之戏。积久,犬皆如人意。麋麑稍大,忘己之麋也,以为犬良我友,抵触偃仆,益狎。犬畏主人,与之俯仰甚善,然时啖其舌。 三年,麋出门,见外犬在道甚众,走欲与为戏。外犬见而喜且怒,共食之,狼藉道上。麋至死不悟。

  • 禅堂

    发地结菁茆,团团抱虚白。
    山花落幽户,中有忘机客。
    涉有本非取,照空不待析。
    万籁俱缘生,窅然喧中寂。
    心境本同如,鸟飞无遗迹。

  • 郊居岁暮

    屏居负山郭,岁暮惊离索。
    野迥樵唱来,庭空烧烬落。
    世纷因事远,心赏随年薄。
    默默谅何为,徒成今与昨。

  •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

    越绝孤城千万峰,空斋不语坐高舂。
    印文生绿经旬合,砚匣留尘尽日封。
    梅岭寒烟藏翡翠,桂江秋水露鰅鳙。
    丈人本自忘机事,为想年来憔悴容。

  •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

    宿云散洲渚,晓日明村坞。
    高树临清池,风惊夜来雨。
    予心适无事,偶此成宾主。

  • 古东门行

    汉家三十六将军,东方雷动横阵云。
    鸡鸣函谷客如雾,貌同心异不可数。
    赤丸夜语飞电光,徼巡司隶眠如羊。
    当街一叱百吏走,冯敬胸中函匕首。
    凶徒侧耳潜惬心,悍臣破胆皆杜口。
    魏王卧内藏兵符,子西掩袂真无辜。
    羌胡毂下一朝起,敌国舟中非所拟。
    安陵谁辨削砺功,韩国讵明深井里。
    绝胭断骨那下补,万金宠赠不如土。

  • 与崔策登西山

    鹤鸣楚山静,露白秋江晓。
    连袂度危桥,萦回出林杪。
    西岑极远目,毫末皆可了。
    重叠九疑高,微茫洞庭小。
    迥穷两仪际,高出万象表。
    驰景泛颓波,遥风递寒筱。
    谪居安所习,稍厌从纷扰。
    生同胥靡遗,寿比彭铿夭。
    蹇连困颠踣,愚蒙怯幽眇。
    非令亲爱疏,谁使心神悄。
    偶兹遁山水,得以观鱼鸟。
    吾子幸淹留,缓我愁肠绕。

  • 夏初雨后寻愚溪

    悠悠雨初霁,独绕清溪曲。
    引杖试荒泉,解带围新竹。
    沉吟亦何事,寂寞固所欲。
    幸此息营营,啸歌静炎燠。

  • 杨白花

    杨白花,风吹渡江水。
    坐令宫树无颜色,摇荡春光千万里。
    茫茫晓日下长秋,哀歌未断城鸦起。

  • 觉衰

    久知老会至,不谓便见侵。
    今年宜未衰,稍已来相寻。
    齿疏发就种,奔走力不任。
    咄此可奈何,未必伤我心。
    彭聃安在哉?周孔亦已沉。
    古称寿圣人,曾不留至今。
    但愿得美酒,朋友常共斟。
    是时春向暮,桃李生繁阴。
    日照天正绿,杳杳归鸿吟。
    出门呼所亲,扶杖登西林。
    高歌足自快,商颂有遗音。

  • 驳复仇议

      臣伏见天后时,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,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,卒能手刃父仇,束身归罪。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;且请“编之于令,永为国典”。臣窃独过之。

      臣闻礼之大本,以防乱也。若曰无为贼虐,凡为子者杀无赦。刑之大本,亦以防乱也。若曰无为贼虐,凡为理者杀无赦。其本则合,其用则异,旌与诛莫得而并焉。诛其可旌,兹谓滥;黩刑甚矣。旌其可诛,兹谓僭;坏礼甚矣。果以是示于天下,传于后代,趋义者不知所向,违害者不知所立,以是为典可乎?盖圣人之制,穷理以定赏罚,本情以正褒贬,统于一而已矣。

      向使刺谳其诚伪,考正其曲直,原始而求其端,则刑礼之用,判然离矣。何者?若元庆之父,不陷于公罪,师韫之诛,独以其私怨,奋其吏气,虐于非辜,州牧不知罪,刑官不知问,上下蒙冒,吁号不闻;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,枕戈为得礼,处心积虑,以冲仇人之胸,介然自克,即死无憾,是守礼而行义也。执事者宜有惭色,将谢之不暇,而又何诛焉?

      其或元庆之父,不免于罪,师韫之诛,不愆于法,是非死于吏也,是死于法也。法其可仇乎?仇天子之法,而戕奉法之吏,是悖骜而凌上也。执而诛之,所以正邦典,而又何旌焉?

      且其议曰:“人必有子,子必有亲,亲亲相仇,其乱谁救?”是惑于礼也甚矣。礼之所谓仇者,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;非谓抵罪触法,陷于大戮。而曰“彼杀之,我乃杀之”。不议曲直,暴寡胁弱而已。其非经背圣,不亦甚哉!

      《周礼》:“调人,掌司万人之仇。凡杀人而义者,令勿仇;仇之则死。有反杀者,邦国交仇之。”又安得亲亲相仇也?《春秋公羊传》曰:“父不受诛,子复仇可也。父受诛,子复仇,此推刃之道,复仇不除害。”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,则合于礼矣。且夫不忘仇,孝也;不爱死,义也。元庆能不越于礼,服孝死义,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。夫达理闻道之人,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?议者反以为戮,黩刑坏礼,其不可以为典,明矣。

      请下臣议附于令。有断斯狱者,不宜以前议从事。谨议。

  • 法华寺西亭夜饮

    祇树夕阳亭,共倾三昧酒。
    雾暗水连阶,月明花覆牖。
    莫厌樽前醉,相看未白首。

  • 雨晴至江渡

    江雨初晴思远步,日西独向愚溪渡。
    渡头水落村径成,撩乱浮槎在高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