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峤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凤出秦郊迥,鹑飞楚塞空。苍梧云影去,涿鹿雾光通。
    草暗少原绿,花明入蜀红。谁言版筑士,犹处傅岩中。

  • 奕奕彤闱下,煌煌紫禁隈。阿房万户列,阊阖九重开。
    疏广遗荣去,于公待驷来。讵知金马侧,方朔有奇才。

  • 伏羲初制法,素女昔传名。流水嘉鱼跃,丛台舞凤惊。
    嘉宾饮未极,君子娱俱并。倘入丘之户,应知由也情。

  • 独有成蹊处,秾华发井傍。山风凝笑脸,朝露泫啼妆。
    隐士颜应改,仙人路渐长。还欣上林苑,千岁奉君王。

  • 十二月奉教作

    玉烛年行尽,铜史漏犹长。
    池冷凝宵冻,庭寒积曙霜。
    兰心未动色,梅馆欲含芳。
    裴回临岁晚,顾步伫春光。

  • 杨柳郁氤氲,金堤总翠氛。庭前花类雪,楼际叶如云。
    列宿分龙影,芳池写凤文。短箫何以奏,攀折为思君。

  • 天女伺辰至,玄衣澹碧空。差池沐时雨,颉颃舞春风。
    相贺雕阑侧,双飞翠幕中。勿惊留爪去,犹冀识吴宫。

  • 布义孙卿子,登高楚屈平。铜台初下笔,乐观正飞缨。
    乍有凌云势,时闻掷地声。造端长体物,无复大夫名。

  • 大梁白云起,氛氲殊未歇。锦文触石来,盖影凌天发。
    烟煴万年树,掩映三秋月。会入大风歌,从龙赴圆阙。

  • 马记天官设,班图地里新。善谈方亹亹,青简见彬彬。
    方朔初闻汉,荆轲昔向秦。正辞堪载笔,终冀作良臣。

  • 妙伎游金谷,佳人满石城。霞衣席上转,花岫雪前明。
    仪凤谐清曲,回鸾应雅声。非君一顾重,谁赏素腰轻。

  • 琵琶

    朱丝闻岱谷,铄质本多端。半月分弦出,丛花拂面安。
    将军曾制曲,司马屡陪观。本是胡中乐,希君马上弹。

  • 芳树杂花红,群莺乱晓空。
    声分折杨吹,娇韵落梅风。
    写啭清弦里,迁乔暗木中。
    友生若可冀,幽谷响还通。

  • 送骆奉礼从军

    玉塞边烽举,金坛庙略申。
    羽书资锐笔,戎幕引英宾。
    剑动三军气,衣飘万里尘。
    琴尊留别赏,风景惜离晨。
    笛梅含晚吹,营柳带馀春。
    希君勒石返,歌舞入城闉。

  • 滴沥明花苑,葳蕤泫竹丛。玉垂丹棘上,珠湛绿荷中。
    夜警千年鹤,朝零七月风。愿凝仙掌内,长奉未央宫。

  • 西北云肤起,东南雨足来。灵童出海见,神女向台回。
    斜影风前合,圆文水上开。十旬无破块,九土信康哉。

  • 有鸟居丹穴,其名曰凤凰。九苞应灵瑞,五色成文章。
    屡向秦楼侧,频过洛水阳。鸣岐今日见,阿閤伫来翔。

  • 玉律三秋暮,金精九日开。荣舒洛媛浦,香泛野人杯。
    靃靡寒潭侧,丰茸晓岸隈。黄花今日晚,无复白衣来。

  • 妙迹蔡侯施,芳名左伯驰。云飞锦绮落,花发缥红披。
    舒卷随幽显,廉方合轨仪。莫惊反掌字,当取葛洪规。

  • 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

    宠服当年盛,芳魂此地穷。剑飞龙匣在,人去鹊巢空。
    簟怆孤生竹,琴哀半死桐。唯当青史上,千载仰嫔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