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玉蟾

白玉蟾

所属朝代:宋代

白玉蟾简介

白玉蟾(1134~1229),南宋时人,祖籍福建闽清,生于海南琼州,内丹理论家。南宗的实际创立者,创始金丹派南宗,金丹派南五祖之一。生卒年待考,原名葛长庚,本姓葛,名长庚。字如晦,号琼琯,自称神霄散史,海南道人,琼山老人,武夷散人。幼聪慧,谙九经,能诗赋,长于书画,12岁时举童子科,作《织机》诗;才华横溢,著作甚丰。自幼从陈楠学丹法,嘉定五年(1212)八月秋,再遇陈楠于罗浮山,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。 ► 300篇诗文► 0条名句

人物生平

  十二岁举童子赋,谙九经,能诗赋,且长于书画。遂笃志泥学,别家遍访名师,苦志修炼,参游各地,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,扔归罗浮,授以金丹火候之法,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,称为琼绾紫清真人。

  后出家为道士,师事合楠九年,合楠逝后,游历天下,后隐居著述,致力于传播丹道。

 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,即“南五祖”之五。“南宗”自他之后,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。飞升后封号为“紫清明道真人”,世称“紫清先生”。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,丹法道儒结合。

  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,塑朱熹遗像,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:

  皇极坠地,公归于天,武夷松竹,落日呜蝉。 ——《诲琼玉蟾先生文集》卷六议朱文公赞》

  而且,他的《无极图说》,与周敦颐的《太极图说》交相辉映,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、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,如“万法从心生,心心即是法”(《海琼白真人语录》卷四),“至道在心,即心是道,六根内外,一般风光”(同上,卷三《东楼小参》);而且,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,如“知止"、“道心”、“气"、“精气”等等。众所周知苏轼思想受老庄哲学、道家养生影响非常大,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。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“坡仙”,可为了解苏轼者也。

白玉蟾的诗词作品

  • 赠危法师

    唐代 · 白玉蟾

    曾见先生在九华,朝餐玉乳着琼花。
    鹿冠夜戴青城月,鹤氅晨披紫府霞。
    偶携剑在人间世,未把琴归仙子家。
    一笑相逢松竹里,炷香新话啜杯茶。

  • 赠夏知观

    唐代 · 白玉蟾

    早岁江湖走一遭,归来姓字籍祠曹。
    未还风月烟霞债,又主香灯粥饭劳。
    捲雪楼前更襏襫,驻云堂内饮蒲萄。
    新凉要过庐山去,拟欲从君借小艘。

  • 赠周庞斋居士

    唐代 · 白玉蟾

    召公八十入为相,太公八十出为将。
    赵州八十方行脚,钟离八十离尘劫。
    古者八十方施为,何况百岁七十稀。
    居士而今七十七,黄发皓齿修庞眉。
    汉时栾巴七十七,红炉炼就一朱橘。
    晋郑思远七十七,方与葛洪一相识。
    我知居士神仙人,蓬莱路上空月明。
    人间宿留不肯归,老松筋骨鹤精神。
    性海淡淡寒潭莹,心天耿耿银河静。
    有一孟子耕书田,有一季子鏖笔阵。
    弄璋弄瓦遂箕裘,双凤飞鸣椿树秋。
    寿山福海身优游,掇取酒船相拍浮。
    南极一点夜照耀,劝君迟赴玉皇韶。
    既到人间不住千百年,归去空被老彭笑。

  • 赠崧菴造墨

    唐代 · 白玉蟾

    水铢胶法仙而黠,万杵玎璫肩欲脱。
    龙尾磨开紫玉腴,鼠须点动青霓活。
    油然作云升太清,沛然下雨惊四溟。
    何当点开众生眼,大千世界常光明。

  • 赠谭倚

    唐代 · 白玉蟾

    丹山金鸑鷟,绛阙玉麒麟。
    气宇秋潭月,文章阆苑春。
    青云露如掌,策骑上龙津。

  • 赠坦菴告别

    唐代 · 白玉蟾

    杖头挑起一天云,政是梅花十月春。
    猿叫千山风势恶,雪迷万里雨声频。
    今朝瓢笠游方外,旧处烟霞失主人。
    好去著鞭行所得,他时相见话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