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于竹帛

[ zhe yú zhú bó ] 

着于竹帛拼音

[ zhe yú zhú bó ]

着于竹帛的意思

着:写作。竹帛:竹简和绢。在竹简和绢上写作。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。亦作“着乎竹帛”、“着之竹帛”。

成语的属性:

[ 成语形式 ]

ABCD式的成语

[ 成语结构 ]

[ 感情色彩 ]

[ 成语用法 ]

着于竹帛近义词

书于竹帛载于竹帛

着于竹帛反义词

无反义词

着于竹帛出处

成语“着于竹帛”出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。相关语句为: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若夫保姓受氏,以守宗祊,世不绝祀,无国无之。禄之大者,不可谓不朽。夫铭,天子令德,诸侯言时计功,大夫称伐。……且夫大伐小,取其所得以作彝器,铭其功烈以示子孙,昭明德而惩无礼也。夫宠而不骄,骄而能降,降而不憾,憾而能眕者,鲜矣。……《诗》曰:‘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’终之实难,其是之谓乎!君子曰:‘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。’其陈桓公之谓乎!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?《商书》曰:‘恶之易也,如火之燎于原,不可乡迩,其犹可扑灭?’周任有言曰:‘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蕴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’”

着于竹帛造句:

1、1. 他的功绩着于竹帛,为后世所铭记

2、其光辉事迹着于竹帛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

3、这位英雄豪杰的故事着于竹帛,流传千古

4、那伟大的思想着于竹帛,启迪了无数后人

5、他的卓越贡献着于竹帛,永载史册

着于竹帛相关查询

着于竹帛成语接龙

  •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。比喻外物虽小,但造成的桅却很大。
  •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◇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
  •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,自找麻烦。
  • 拨乱反正 乱:指乱世;反:通“返”,回复。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
  •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。
  • 博施济众 博:广泛;济:救济。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
  •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
  •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。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。也比喻疑团消除,心里顿时明白。
  •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;奋奋发;励激励。奋发起来,激励自己。
  • 波光粼粼 形容波光明净。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形容水石明净。
  • 博士买驴 博士:古时官名。博士买了一头驴子,写了三纸契约,没有一个“驴”字。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。
  • 博采众长 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。
  • 波谲云诡 谲:诡:怪异,变化。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,形态不可捉摸。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、波浪一样千姿百态。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。
  •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;腯音‘途’,肥壮。指六畜肥壮。
  • 博大精深 博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  •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,形容文章多起伏;老成指文章很老练。形容文章气势雄壮,语句老练。
  •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,但不得要领。
  • 博闻辩言 博:多。闻:传闻。辩言:巧言。形容道听途说,似是而非的言论。
  • 博古通今 通:通晓;博:广博,知道得多。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,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丰富。
  • 波涛汹涌 汹涌:水势腾涌的样子。形容波浪又大又急。
  • 博闻强记 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  • 博览群书 博:广泛。广泛地阅读各种书。形容读书很多。
  •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。
  • 博闻强识 闻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  • 博洽多闻 洽广博;闻见闻。知识丰富,见闻广博。

成语着于竹帛:着:写作。竹帛:竹简和绢。在竹简和绢上写作。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。亦作“着乎竹帛”、“着之竹帛”。

本网站提供成语着于竹帛的意思及拼音发音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着于竹帛出处、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